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的各领域、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绕这个目标来学。因此,必须理清立德树人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实际明确立德树人的思路及实现路径。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就是培养确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强调的是道德养成,“树人”强调的是能力培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目
标;“立德树人”体现了“立德”和“树人”唯物辩证关系。
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内涵: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从任务、目标、价值的角度准确概括了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梦”共同理想。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升道德品质。三是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四是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夯实理论功底。五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改造主客观世界,练就过硬本领。六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勇于创新创造,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矢志艰苦奋斗,能不怕困难,埋头苦干,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保持平和心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七是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
二、立德树人的要求
(一)明确高校“立什么德”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立德”的思想,“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校无德不荣、人无德不立。高校要把“立德”内化到人才培养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立什么“德”,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德”概括为立“四德”,即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生活美德。
1.思想品德。指对所认识的道德信息、要求以及行为的真假、善恶所具有的正确态度,从而使其在道德认知、情感以及意志上能独立地接受他人或集体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社会公德。是基于对社会公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知晓和理解,使大学生掌握社会公德知识,获得社会公德经验,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通过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公德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认清社会公德主流,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3.职业道德。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增强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道德甄别能力、选择能力,并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4.生活美德。包括爱国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美德认知、美德情感、美德意志、美德信念和美德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美德形成的要素。
(二)明确高校“树什么人”
1. 树“四个自信”之人。即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 树“四个服务”之人。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树“六有”之人。即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三、贯彻立德树人的思路
贯彻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要以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为指导,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 “四个自信”教育,培养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到,中华文化根基深厚,在历经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之后,浴火重生,重新以自信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挑战,以广博的胸怀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与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自觉承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思想过硬,就是要求大学生把追求个人幸福融入为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不懈奋斗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中,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思想过硬,核心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兴国之魂,是新时代凝聚人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源泉。也是党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高校立德树人,其目标就是培养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高校立德树人,首先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其次,要明确实践路径,重视实践养成。大学生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第三,在实现制度建设与价值观建设良性互促的前提下强化制度保障。
4.加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7个方面的教育引导:一是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奋斗者,做实干家,勇于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二是做积淀深厚、视野广阔的时代新人。通过读史,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体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志存高远、积淀文化和修养。同时,要放眼全球,了解世界不同民族历史文化,学习世界先进文明,开阔眼界和视野。三是做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的时代新人。要把理想信念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事业追求的成功梦结合起来,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刻苦学习,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务实,将理想信念落实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学习生活中为实现初心和梦想不懈努力。四是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自觉培养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政治思想品质,自觉锻炼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能力、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责任。五是做仁爱包容、深明大义的时代新人。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要富有人文关怀,拥有爱心和善心,给他人以更多的关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六是做德才兼备、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把品德养成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锻炼服务社会的本领。七是做善于开拓,勤奋有为的时代新人。要抓住学习的黄金关键期,将学习融入生活,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
四、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凝聚育人共识
凝聚育人共识,加强顶层设计,确立育人核心目标。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地方特色及需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因素,从各个层面形成育人共。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把培养卓越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把育人质量作为衡量学院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二)构建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1. 实现队伍协同。实现以工作机制构建激发育人,探索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工作的互融互补,真正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2. 实现课程协同。学院总体考虑,统筹部署,全面落实,整合内部的育人力量,整合课内、课外育人力量,深度挖掘专业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在各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实现“课程育人”。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1.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广大教师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精髓,勇于实践,真正把信仰的“种子”植入灵魂。
2.要内化价值追求。高校教师要牢牢把握并不断强化“四个服务”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增强对职业的神圣自豪感、荣誉使命感。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形成立场坚定、使命光荣、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氛围。
3.要拓宽实践途径。要以典型人物选树、服务社会等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凝聚高校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自身高尚的师德师风影响、感染学生,通过言传身教,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4.要强化评价监督。严格落实师德建设制度,以师德师风建设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等为载体,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
(四)注重以文化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1.加强学院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通过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给错误言论、观点提供传播的渠道,坚决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影响。使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2.立足高校的历史传统营造文化内核。通过不断挖掘具有深厚德育价值内涵的文化要素,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一系列实践,塑造高尚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内核的形成与发展,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使大学生浸染其中,参与其中,受益其中。
3.明确以文化人的主旨。学院始终将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聚集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升华上,致力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等文化活动,实现德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通过以校园里的校歌校训、花草树木、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让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摇篮。
(五)加强道德实践
立德树人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对于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大学生通过运用正确理论指导,推动社会实践,根据实践的结果来确证思想理论的真理性,进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的自觉性,从而树立正确信仰、内化道德品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重网络道德实践。高校应准确把握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通过强化正面宣传引领、主动性舆论引领、交互式释疑解惑、线下内容迁移线上等创新方式,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要做好各类实践平台的建设工作,创新专业课程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实践配套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亲身体会、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反思提升。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升教育见习的频率,加强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的指导,确保质量。
3.要不断构建长效机制。通过激励引导、有效对接等手段,促进社会、高校、家庭三方形成同向同行的实践合力,不断有效拓展延伸高校立德树人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4.以各类活动为抓手强化立德树人。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内利用升旗仪式、节庆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辅导、专业认知、体育赛事、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同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温室,了解国情,接受社会洗礼,磨炼人格品质。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专业兼职、社会调研、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扶贫攻坚”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实践、真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必然面临大变革,但这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规格的大变革,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变化。以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主线,结合地方院校自身实际,切实提高立德树人,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